新闻动态
压一压战狼脾气, 别再持续误读“高志凯怒喷非洲学生”了
时隔将近一年,在多哈论坛上“高志凯怒喷非洲学生”那段“中非辩论”再上热搜。当时的争议点也很明确,一个在美国就读的津巴布韦留学生质疑中国对非洲援助的动机,指责中国通过基建投资换取锂矿等资源是“新殖民主义”,要求中国提供“无偿援助”;同时强调中国“虚伪”,认为援助附加条件损害非洲各国主权。
对此报道中提到,在公开辩论中,高志凯当场以西方历史和经济数据反驳,指出中国从1950年代起支持非洲独立运动,援建坦赞铁路等工程;澄清中国在津巴布韦的投资集中于制造业、农田水利(非矿产),当地建筑业9.6%的增长由中国项目带动;强调中国贷款利率比IMF低40%,且津巴布韦唯一按时还清的贷款是中资水坝项目。
一定程度上,不管怎样,以上的话风还是比较体面的、符合理性对话的议程。但是私下对话以及专门回应中,高志凯明显带情绪了,直言:“没有中国,你可能还是个奴隶。西方搞三角奴隶贸易,瓜分殖民非洲,但中国帮助支持非洲国家独立,还给你们投资建厂,让你们的学生来中国学习知识”。
由此也就能理解,为何高志凯的辩论和回应,会被冠以发飙和怒喷,就在于无论是从内容高度方面,还是从精神内核方面,都恰当好处的拨动了战狼们的心弦。于是战狼们集体高潮,“冲黑”、“歧黑”、“反黑”、“抵黑”情绪就瞬间泛起。
典型的心态是:“给黑鬼们吃好的,喝好的,学好的,结果是反过来却被骂?建议留学生要定期进行甄别,那些喂不熟的白眼狼,应该尽早清退,那些真心学知识,促进中非交流合作的,才值得付出,中国人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”。
怎么说呢?以上的心态近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泛起一次,不是因为高校给留学生开绿灯,就是因为黑人在我们的地界上犯罪。总之,“以点带面”的爱国情绪,对于战狼们而言,简直是再熟练不过了,甚至更恰当地描述是“上瘾”。
只是我们静下来剖析“高志凯怒喷非洲学生”,似乎应该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这样的“对话”,而不是一言不合就要把对方怎样,甚至不惜冷言冷语进行揭短戳痛。要知道,双方是在正式的场合下对话,有认识分歧,观点冲突,本来就是很正常的。
视频中,非洲学生说:“你们中国人给我们建设了,然后夺走我们的资源”。高志凯说:“我们中国人的投资对你们国家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。大家有没有发现,这已经脱离了辩论逻辑,完全是在自说自话。
因为换个角度,别的国家的人说,我们的投资对你们中国的发展有重要意义,然后代价是夺走资源,估计咱们也是不爽的。之所以如此强调,并不是认为非洲学生的逻辑完全可理解,而是我们在看待一场对话冲突时,不能简单陷入自嗨逻辑,还要看到其中双方的处境和国与国的立场背景,否则搞外宣的战斗力会完全偏离外宣的本质和轨道。
而对于“奴隶论”,我们能理解高志凯有感情用事的一面,但回到理性对话的基本立场,还是多强调“共同打破殖民枷锁”的历史共情为好。毕竟我们走出殖民困境也没多久,还是要敬畏历史,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平等为好。
《国际歌》里早就唱过:“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,也不靠神仙皇帝,要创造人类幸福,全靠我们自己,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,让思想冲破牢笼”。如此来看,我们不相信的事情,为何突然又要“恩主自居”让别人领情呢?
很多时候,国与国虽然不都是利益至上,但是直接强调交换,或许比“为你好”更为体面。在这个问题上,高志凯作为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,着实有些不那么专业。尤其在大国崛起的问题上,还是不要靠打嘴仗实现,尤其没必要跟一个不成熟的学生一般见识。
就此,着实是该压一压战狼脾气了。否则持续硬炒“高志凯怒喷非洲学生”,不仅会让高志凯下不来台,更会让外宣陷入尴尬的境地。说到底,国与国的“种族对立”和“合作共赢”、“殖民贡献”和“资源公平”、“援助叙事”和“掠夺叙事”,不是简单几句话能讲明白的,所以最好也别碎片化地上强度。而对于普通人,最好地面对便是“多读书,多反思”。毕竟地球是圆的,世界是广阔的。
上一篇:三幕焰火绘就“文明之花” 成都世运会焰火总设计蔡灿煌揭秘开幕式90秒焰火里的成都底蕴
下一篇:没有了